目的地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天津师大与您共赏八音之和•与美同行——钢琴与器乐专场 双周音乐会
2024-06-21 13:49  

6月14日,天津师范大学双周音乐会“八音之和·与美同行”钢琴与器乐专场双周音乐会在音乐厅隆重举行。本场演出由音乐与影视学院键盘表演专业、器乐表演专业师生携手为大家奉献通过演奏经典曲目,以美感人、以美动人,为人们所感知而产生艺术的审美效果。

刘畅和赵阳两位老师为大家演奏双钢琴作品《花之圆舞曲》选自俄国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是第二幕中糖果仙子与众仙女群舞时的音乐,华丽流畅的旋律歌颂了善良勇敢的女性形象。

毕汉辰老师带来俄国作曲家卡普斯汀的作品——《变奏曲》作品41号。这首作品创作于1984年使用了俄罗斯民歌旋律作为主题,而后使用了摇摆、爵士华尔兹、波普等不同的爵士风格手法进行了6次变奏。

张朝先生创作的中国钢琴作品《皮黄》赵博文老师倾情演奏。作品主要借鉴了京剧西皮、二黄的音乐元素,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哲学思想构成作品发展的基本观念,采用京剧板式结构替代西方奏鸣曲式来发展音乐的戏剧性,借鉴京剧“四大件”伴奏形式构成钢琴简约织体的风格,使人联想到琴、笛、板鼓、锣镲等乐器的音乐特点。音乐形象上既有京剧文戏和武戏的表现,也有对云南滇池秀丽景色的描绘,并表达了对中国历史上爱国英雄的颂扬。

赵阳老师演奏《交响诗改编曲》法国浪漫主义作曲家圣桑于1874年根据法国诗人卡扎利斯的幻想诗歌所创作的,是一首描绘了光明驱散黑暗,正义战胜邪恶的作品。此曲不仅完美保留了管弦乐作品中的浪漫主义精神和激情,更通过钢琴炫目的技巧演绎出一场听觉盛宴。

本场音乐会的最后一首钢琴作品《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是波兰作曲家卢托斯拉夫斯基创作的一首双钢琴作品周毅老师、刘辉老师为大家演奏。这首作品创作于1941年,采用帕格尼尼为小提琴而作的《24首随想曲》中第24首“a小调”的主题写成是双钢琴音乐会中演奏率极高的曲目。

关丽娜老师和她的学生们带来弦乐四重奏《新春乐》著名作曲家茅沅1958年创作的一首著名的小提琴曲,旋律热情奔放,描述人们在欢度新春佳节时欢欣、喜悦的心情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是中国小提琴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也是春节极具代表性的乐曲。

大提琴独奏《萨里哈之歌》,这是一首由作曲家祝恒谦创作,后由大提琴演奏家黄小龙改编的大提琴经典名曲。“萨里哈”是新疆哈萨克女青年常用的名字,原系一首歌曲,全曲充满朝气和幽默,欢快明朗,改编成大提琴独奏曲后篇幅扩大,手法增多,比原曲更丰富而获得人们喜爱。演奏者:张坤。钢琴伴奏:李静妮。

叶紫老师和她的学生们带来小提琴二重奏《新疆的春天》乐思流畅,情感豪爽奔放,流淌着鲜明的维吾尔族音乐风格。全曲以刀郎木卡姆为核心音乐材料,乐曲中挥洒自如的跳弓和拨弦,模仿民族乐器载歌载舞的场景,反映了解放后新疆人民欢欣、快意的生活意趣。马林巴伴奏:侯宇曦。手鼓伴奏:依明江·于苏普卡地。

刘淼老师和她的学生们带来小号独奏《降E大调协奏曲》是作曲家阿尔比诺尼为小号量身定制的一首四个乐章的经典作品,第一乐章柔板风格,把古典音乐构想成包容着无数幻想的音乐世界。第二乐章快板,轻松愉悦的节奏,利用主题与伴奏声部的对话,巧妙表现出铜管乐器的特点,第三乐章行板,乐思连绵不断,与第四乐章的快板无缝连缝,将小号这一乐器的动静结合显示淋漓尽致,是小号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铜管重奏《轻骑兵序曲》,由著名作曲家冯.苏佩创作,是轻歌剧序曲中最为人们喜爱的作品之一,被改编为铜管重奏的这一版本,由高亢嘹亮的号角、机敏灵活的进行曲、欢快的加洛普舞曲、如歌的匈牙利吉普赛旋律组成。充分显示了小号的热烈、圆号的多变,长号、大号的浑厚,是铜管重奏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弦乐合奏《红歌合集》张坤老师及全体弦乐学生演奏。这是由陈瞳和张坤改编的一部享誉中国大江南北,歌唱家们弘扬传颂爱国主义的歌曲集。包括《我的祖国》《我爱北京天安门》《我和我的祖国》三首作品。通过弦乐独特的演奏技法,将歌曲的优美旋律及炙热的爱国情感充分表达出来。

最后通过王静老师的指导,演出在全体打击乐专业学生带来的打击乐合奏《新龙舞》中落下帷幕。这首作品是作曲家徐昌俊利用中西打击乐器的音色对比和节奏变化,生动地描绘了民间舞龙的雄壮气势和喜庆场面,具有强烈的动感和冲击力。

钢琴音域盯余宽广,音色甜美、醇正、表现力强,演绎和声,音色丰富。器乐演奏形式有独奏、重奏、合奏,无论是哪种演奏形式,均要遵循和谐的原则,才能产生动人心弦的效果。“中和之美”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艺术审美追求

供稿:音乐与影视学院

摄影:葛越 王崇一 李牧洵 潘中奇 李树伟


关闭窗口

版权归天津师范大学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