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上午,天津市中小学骨干师资队伍卓越师范工程音乐学科团队研修班第四课在天津师范大学京津冀教师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开讲,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皮博迪音乐学院作曲博士边雨晨担任此次讲座主讲人,44名中小学音乐学科骨干教师齐聚一堂,共同聆听这场知识盛宴。边雨晨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在其求学及创作生涯中,创作的多部作品屡获国际大奖,在音乐AI融合领域卓有成就。

讲座分为两个核心板块。第一个板块聚焦国外音乐创作相关软件的实践与探索,展示了如何运用Suno AI、ChatGPT等人工智能软件生成旋律、编曲、伴奏以及直接创作音乐作品等工作,为师生们展示国际前沿工具的应用场景与技巧;第二个板块则围绕国内可及的人工智能软件展开,展示了如何运用豆包、Deepseek、Kimi等人工智能软件生成PPT、制作课件等工作,注重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满足师生们在国内创作环境下的实际需求。AI技术的发展为音乐领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未来,音乐教育需在技术与人文间找到平衡:既善用AI提升教学效率与创作可能性,又坚守音乐作为情感表达载体的本质,让技术服务于艺术,而非取代艺术。

此次讲座的开展,不仅为师生们带来了东西方音乐学术精髓与创作经验,更推动了AI技术在音乐专业教学中的落地,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音乐人才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