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音乐与影视学院承办天津市中小学骨干师资队伍卓越师范工程 音乐学科团队研修班系列活动纪实(六)
2025-10-20 09:13  

1015上午天津市中小学骨干师资队伍卓越师范工程音乐学科团队研修班第六课在天津师范大学京津冀教师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继续开展。天津市校园文艺展演戏剧总监、天津市教育学会音乐专委会理事、天津师范大学表演系教师崔杰担任主讲,“戏剧表演与编创”为题进行专题培训,聚焦新课标背景下戏剧课程进校园的实践痛点,提供可直接落地的教学方法与创排思路。

培训中,崔直指当前中小学戏剧教育误区——无需照搬专业戏剧的“声台形表”系统训练,而是提取核心元素融入教学。她提出中小学戏剧教育两大核心目标:一是“口齿清晰的语义传达”,强调自然嗓音与真实情感表达,杜绝刻意“拉腔”与模式化朗诵;二是“优美的肢体表现”,从基础舞台礼仪教起,如上台后3秒稳定站姿、身体角度调整等,解决学生“上台不会站、手不知放哪”的普遍问题。

为让教师直观感受,崔现场展示情景散文《春》的编排过程,通过“真听、真看、真感受”表演三要素,示范如何用眼神交流、舞台调度、角色代入激活朗诵。例如在“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段落中,引导学生代入花木争春的情绪,而非简单模仿动作,让表演更具感染力。同时,她结合九三晚会舞蹈衔接、天津交响乐团演奏互动等案例,说明戏剧元素可与合唱、舞蹈、器乐等多学科融合,提升作品艺术质感。

针对校园文艺展演,崔给出具体建议:朗诵类节目(5分钟/8人)可依据主题挑选适配文本,让学生随作品情绪自然调动肢体;校园短剧(12分钟/10人)建议小学阶段优先改编课本剧,如《陶罐与铁罐》《小马过河》,通过增加角色对话、设计场景动作丰富内容,避免旁白依赖;初高中阶段可选择励志或校园成长主题,但需规避校园暴力等易引发叛逆心理的题材。她特别提醒,无需追求专业教材的复杂内容,提取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片段即可高效教学。


此次培训摒弃理论说教,以“案例+示范+实操建议”的形式,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了戏剧教学的“实用工具箱”。骨干教师表示,将把培训所学应用到课堂教学与节目创排中,推动天津市中小学戏剧教育与多学科融合发展,让戏剧真正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载体。



关闭窗口

版权归天津师范大学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