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上午,天津市中小学骨干师资队伍卓越师范工程音乐学科团队研修班第七课在天津师范大学京津冀教师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继续开展。中国民族声乐男高音歌唱家、天津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李清资教授担任主讲人,开展“科学的发声与健康”专题培训。拥有40年教育经验的李清资老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与课题研究,深入剖析科学发声对教师教学、学生成长及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为中小学音乐学科骨干教师们带来了一场兼具专业性与实用性的知识分享。

讲座开始,李清资直指中小学教师发声健康痛点——数据显示,中小学教师发声系统疾病中签率高达53%,居全社会前列。他提出,教师的声音具有“形象感”,优美的声音能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知识接受度,而科学发声是解决教师发声困扰、优化教学效果的关键。
李清资围绕“人体乐器”概念展开讲解,将人体发声系统类比为乐器,强调呼吸是科学发声的基础。他纠正“呼吸=吸气”的常见误区,提出“先呼后吸”的科学理念:呼是向外用力的主动运动,能撞击大气压产生反压,自然形成吸气,这一过程可激活人体细胞活性,为发声提供支撑。现场,他通过示范《送别》等曲目,展示如何通过呼吸控制让面部呈现“真挚情怀”,让腹腔保持弹性支撑,直观呈现科学呼吸的效果。
此外,李清资结合自身研究与案例,阐述科学发声与身心健康的深层关联。他指出,科学发声能激活细胞活性,提升细胞供氧能力与抗击打能力,不仅可增强歌唱时的声音坚实度与共鸣,还能促进心理调节——通过歌唱释放压力、排出“负能量”,改善心理健康。他分享了通过科学发声辅导8岁抑郁自闭儿童自愈、帮助肺癌患者改善身心状态的真实案例,印证了声乐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针对教学实践,李清资建议教师先掌握科学呼吸方法,再引导学生形成“人体乐器”意识,避免刻意模仿或模式化发声。他还提及自己推动“环保歌曲进校园”12年的经历,强调音乐与声乐教育能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同时,潜移默化改善其心理状态。
讲座最后,李清资以清唱示范收尾,用生动的表演让在场教师直观感受科学发声的魅力。骨干教师们表示,此次讲座不仅学到了可直接应用于教学的发声技巧,更深化了对“科学发声赋能身心健康”的认知,将把所学融入日常教学,助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