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8日下午,音乐与影视学院艺术悦览讲堂第9讲、第10讲在会议中心中报告厅开讲。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胜利,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院长、《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编吴冠平受邀担任主讲人。音乐与影视学院院长杨爱君教授主持讲座,戏剧与影视文学专业部分专业教师、全体研究生、本科生代表160余人聆听讲座。
李胜利教授以“戏剧性统领下影视剧中的戏剧美学与生活美学”为题,通过论述人生和戏剧的关系引入探讨影视剧中的“戏剧美学与生活美学”。李教授认为生活分为日常生活和非常生活,戏剧分为现实主义戏剧和浪漫主义的戏剧。人生和戏剧去掉中间的交集后呈现出两个典型的区域,体现在影视剧作品中,反映日常生活的的美学追求就是生活美学,反映非常生活的美学追求就是戏剧美学。李胜利教授认为,电影作品呈现的戏剧美学较多,而电视剧作品则呈现的生活美学较多。他以电影《偷自行车的人》《小城之春》韩剧《请回答1988》《阿凡达》等电影电视剧作品为例,从理论层面深度分析了影视剧作品中的“生活美学”和“戏剧美学。他提到,在剧本创作层面,戏剧美学更偏重让人物处在非常态环境下挑战非常态任务,情节节奏进展快,且多强调主线叙事。而生活美学则是更多让人物处在相对常态的环境下,情节节奏较慢,多强调群像叙事。针对实践创作层面,李教授引导同学们在今后的创作中即便是写偏重生活美学的作品,也一定要在写出“戏”和“一波三折”,创作来源生活但不可以等同于生活,一定要超越自然主义。
吴冠平教授以“数字影像的观看与美学”为题为师生带来精彩的讲座。讲座伊始,吴教授先以《孤注一掷》《消失的她》等热门电影为例,从中国电影产业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暑期档的总体概况。随后,他围绕数字影像时代的历史变革、叙事方式、美学概念等问题展开了深刻探讨。吴教授认为“胶片影像有三重机制”,即实存之物的信仰机制、蒙太奇/格式塔心理幻觉机制、黑匣子与不可触碰的观看机制。吴教授以《谁害死了兔子罗杰》《阿甘正传》《盗梦空间》《刺杀小说家》等多部电影作品为例,深度阐述了在数字时代下,数字影像改写了胶片影像的观看与美学机制,呈现出“合成叙事——电影影像”、“生成叙事——游戏影像”、“合成-生成叙事——虚拟制作”三种叙事形态。最后,吴教授为同学们精心推荐了几本关于未来-数字影像研究的书籍,分别是朱丽耶的《合成的影像—从技术到美学》、大卫·查默斯的《现实+:每个虚拟世界都是一个新的现实》、马修·鲍尔的《元宇宙改变一切》以及列夫·马诺维奇的《新媒体的语言》,希望同学们能从中获得启发,夯实学术基础。
在讲座后的提问环节,本科生、研究生们积极提问,踊跃发言,李胜利教授、吴冠平教授均做出了精彩的解答。杨爱君在总结发言中讲到,大学是一个学习知识和追求梦想的殿堂,两场讲座的两位学者都在各自的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希望同学们能够融会贯通,在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创作上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