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张增赋
职称:教授
职务:声乐表演教工党支部书记、艺术教学实践部主任
毕业院校:天津音乐学院声乐系
学位情况:天津大学在读博士
研究方向:音乐表演、声乐演唱教学、教育学
担任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教授主要课程:《声乐演唱》《音乐基础形态创编与实践》
《音乐活动策划与排演》《音乐剧经典赏析与实践》
社会兼职:
中国教育学会音乐分会理事
天津市红楼梦研究会秘书长
天津市教委社科重大项目评审专家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二、主要论文及著作
1.论文《<三国演义>中“音乐赋”的艺术功能——以<铜雀台赋><大雾垂江赋>为个案发表于《明清小说研究》2024年第2期(CSSCI)。
2.论文《说唱“宝卷”对《西游记》成书影响的再思考》发表于《明清小说研究》2023年第4期(CSSCI)。
3.论文《<聊斋志异>乐舞描写的艺术史料价值》发表于《明清小说研究》2022年第4期(CSSCI)。
4. 论文《<水浒传>所描绘“装外”脚色对中国戏曲史研究的价值》发表于《明清小说研究》2020年第4期(CSSCI)。
5.论文《音乐学视域下<红楼梦>“黛玉琴歌”及其叙事功能探析》发表于《明清小说研究》2019年第3期(CSSCI)。
6.论文《<红楼梦>谪凡度脱叙事框架诠释》发表于《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2年第8期(CSSCI集刊)。
7.论文《源出时调 留为大观——从<银纽丝>看明清俗曲曲牌与北方曲艺的关系》发表于《学术交流》2022年第2期(核心期刊)。
8.论文《“微课”教学探索进程中高校音乐专业学业评价机制的改革研究》发表于《音乐创作》2018年第1期(核心期刊)。
9.论文《何谓腔圆,腔如何圆——民族声乐唱论中的“腔圆”问题研究》发表于《音乐创作》2017年第3期(核心期刊)。
10.论文《我是歌手》的内在特色研究发表于《传媒》2014年第3期(核心期刊)。
11.专著《艺术实践教学体系考核评估与创新实践研究》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版
12.著作《音乐表演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研究》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2016年版。
三、主持项目
1、主持完成《音乐表演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2017年5月,到账经费8万元
2、主持《艺术实践教学体系考核评估与创新实践研究》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023年10月,到账经费2万元
3、主持完成《天津传统音乐资源数据库构建研究》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 2021年9月,到账经费1万元
4、主持《 京津冀民歌在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到账经费1万元
5、主持完成《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教学形式及评价体系探索研究》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基金项目2018年4月,到账经费0.6万元
6、主持完成《声乐演唱教学》天津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系列优质课程建设项目 2021年12月
7、主持完成《音乐剧经典赏析与实践》优秀通识课程项目2019年10月
8、主持完成《传统文化资源库建设规划系统V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2024年8月
9、主持完成《高校音乐表演智能评分系统V2.3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2016年2月
10、主持完成《音乐活动基础形态创编与实践》天津师范大学“服务天津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项目 2024年1月
四、专业实践活动及成果
指导学生获得“亚洲”音乐大赛“金奖”、意大利米兰威尔第国际声乐大赛“金奖”、天津市文艺展演一等奖多项,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大赛“二等奖”;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天津市二等奖,天津师范大学一等奖;2022年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获得天津师范大学优秀论文奖,指导学生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工作至今举办11场个人教学音乐会。
出访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捷克、匈牙利、韩国、日本等国家,2012年受邀赴新西兰奥克兰市演出,2017年受邀米兰威尔第音乐学院参加“泰兰诺瓦国际声乐大师班”,参演歌剧《茶花女》饰演医生。2018年受邀意大利科莫音乐节参演威尔第歌剧《西蒙·博卡涅格拉》饰演父亲雅各布·菲艾斯克。
五、奖项奖励
2025年荣获天津师范大学“优秀教师”;
2024年荣获全国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市级“双带头人”;
2024年荣获天津师范大学“汉语桥”先进工作者;2017年荣获天津师范大学劳动竞赛“示范岗”先进个人;
2018年获天津市教学成果奖《以表、教、编、导为特色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应用》二等奖,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教学成果一等奖、天津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获得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天津市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获得“亚洲”音乐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2022年9月科研成果《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评价研究》获得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成果一等奖。
六、其他实践成果
作为艺术教学实践部主任,长期组织策划学校“双周音乐会”。
受聘天津师范大学马季相声艺术大学生研习会指导教师;受邀担任天津电视台《天视文艺课堂》、天津电台《交通频道》、《天津中老年时报》等媒体嘉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天视多派(天津)传媒有限公司与音乐与影视学院共建“少儿艺术工作室”,受聘艺术指导专家,延伸教学-科研链与产业链对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科研服务企业;组织协调优秀学生深入基层,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展现津城文化特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经济发展。通过统筹多领域的学术组织工作,系统锤炼了资源整合、学术统筹与跨学科协调能力,为推动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积累了多元实践经验。